在日常生活中,激素药因其显著的抗炎、抗过敏和免疫抑制等作用,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,如哮喘、类风湿关节炎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。然而,很多人不知道,激素药若使用不当,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——股骨头坏死。
激素药导致股骨头坏死的机制较为复杂。长期或大量使用激素,会使体内脂肪代谢紊乱。脂肪细胞增大、增多,挤压血管,导致股骨头局部的血液供应减少。血液是滋养股骨头的重要物质,血液供应不足,股骨头就会因缺血而逐渐失去活性,最终发生坏死。同时,激素还会影响骨细胞的代谢,抑制骨形成,加速骨吸收,使股骨头的骨质结构遭到破坏,进一步增加了坏死的风险。
股骨头坏死早期症状并不明显,容易被忽视。患者可能只是感到髋关节周围有轻微的酸痛、胀痛,在长时间行走或剧烈运动后症状会加重,休息后有所缓解。随着病情的发展,疼痛会逐渐加剧,范围也会扩大,甚至会影响到膝关节。到了后期,股骨头会塌陷变形,髋关节活动受限,患者会出现跛行、下蹲困难等症状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
为了避免因乱用激素药而导致股骨头坏死,我们在使用激素药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。医生会根据病情的需要,精确计算激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,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,尽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。患者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,更不能为了追求快速见效而盲目加大剂量。
如果因为病情需要长期使用激素药,医生会采取一些预防措施。例如,定期进行髋关节的检查,如X线、CT或磁共振成像(MRI)等,以便早期发现股骨头坏死的迹象。同时,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,促进骨质的形成和修复,增强骨骼的强度。
激素药是一把双刃剑,合理使用能治病救人,滥用则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。我们要提高对激素药的认识,谨慎使用,远离股骨头坏死这一健康“杀手”,守护好自己的骨骼健康。